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达到1015986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3%,增速较上年回落3.7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GDP增长2.3%。
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GDP数据好于外界预期。数据公布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2020年中国GDP同比增长2%,四季度GDP增长6.1%。
从全年表现来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但在政府稳增长政策努力下,中国经济实现“V”型反弹,一、二、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8%,3.2%和4.9%。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对界面新闻表示,去年四季度中国经济继续呈现向上修复态势,从供给端看,工业和服务业生产都在持续加快,其中服务业生产增长势头较强。从需求端来看,出口表现持续超预期;投资增长的势头较好,三大类投资增速继续加快;消费也处于持续恢复的过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增速比前11个月提高0.3个百分点。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比11月加快0.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11月下降0.4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持平于上年同期。
此外,上周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12月,中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8.1%,连续三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进口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月加快2个百分点。
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分析师表示,2021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8%以上,全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随着经济复苏态势的确立,此前为应对疫情出台的超常规宏观政策将逐步向正常化转向。
分产业看,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增速比2019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6%,增速比2019年下降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1%,增速比上年下降5.1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复苏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回升明显滞后。2020年全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3.9%,是1969年以来首次录得年度负增长。
新冠疫情导致的居民收入下降、疫情下对社交距离的严格限制是导致2020年消费疲弱的重要原因。内需对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扩大内需,尤其是促进消费是今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新年伊始,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五大“促消费”重磅措施,涉及稳定汽车消费、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餐饮消费和农村消费。
“消费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环节,2021年经济运行中的疫情主线将会逐步淡化,经济重启成为了发展的主脉络,预计今年的消费增速将显著回升。”唐建伟表示。 他认为,餐饮等线下消费将成为消费恢复的主要力量,汽车类消费将明显回暖,房地产后续消费领域表现也可期待。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报告,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完成2531.1万辆,同比下降1.9%。中汽协预计,2021年汽车销售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全年销量有望超过2600万辆,同比增长4%。
苏宁金融研究中心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陶金指出,尽管消费的修复速度相对较慢,但仍是在缓步提升的过程中,这也体现了消费的顺周期性。“只要没有新的明显的外生冲击,消费仍将继续复苏,并有望在2021年重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他说。
2020年表现较差的还有制造业投资。去年制造业投资较上年同期下降2.2%,为2004年有统计数据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相比之下,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年增长7.0%,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较上年增长0.9%。
对于2021年的投资走势,分析师认为,制造业投资可能显著上升、基建投资将适度加快、房地产投资动力有所减弱。
“需求改善、生产加快、利润改善以及低基数,都将促进2021年制造业投资大幅回升。经历了2019、2020连续两年低增长之后,2021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回升到13.5%左右。”唐建伟说。
统计数据显示,一方面,和去年年初制造业投资同比31.5%的跌幅相比,目前跌幅已大幅收窄,另一方面,工业利润、工业增加值、制造业采购经理人(PMI)等数据显示企业盈利逐步改善,将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长。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也表示,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全球需求逐步复苏,制造业盈利空间将进一步恢复,叠加2020年暂缓的投资需求释放以及低基数效应,预计今年制造业投资将有10%左右的增长。
他进一步指出,从结构看,新冠疫情开启数字互联发展新趋势,全球产业链重塑也对我国占领制造业科技高地,填补“卡脖子”技术短板提出更高要求,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制造业投资将成为制造业“补短板”的主力。
对于基建投资,唐建伟认为,今年很难看到大幅增长,制约因素包括特别国债不再发行和专项债可能缩量,优质项目不足,政策重心可能从稳增长转向防控地方债务风险。
至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分析师认为,在严密的调控政策下,2021年增速可能和去年持平或略有回落。
王静文指出,2020年房地产投资比较强劲,局部地区房价出现反弹,从而引发了新一轮调控,年底央行首次从供给端设置融资监管指标,丰富了房地产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在此框架下,房地产企业原有的高杠杆、高周转、高拿地模式将难以为继。不过,考虑到拿地周期、施工周期等因素,预计2021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维持在6%左右。